September 21, 2015

南アルプス南部縱走,第三日:百間洞山の家出發,攀登「聖岳」,至茶臼小屋

「聖岳」位於日本静岡県與長野県的交界,由「前聖岳」、「奥聖岳」與「小聖岳」三座山峰組成的高台狀山岳,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。以「前聖岳」山勢最高,海拔 3013 公尺,是日本三千公尺級的高山最南邊的一座。而聖岳的三等三角點,則放置在主峰東側,海拔 2982 公尺的「奥聖岳」。聽到「聖岳」的名稱,或許會以為是以其高潔神聖的山容為名,而心生仰慕讚嘆之情。但根據深田久弥先生的考證,其實是因為發源於其東邊山麓的溪水,水勢險惡使人無法「ヘズって(橫越)」而過,而將此溪稱為「ヘズリ(hezuri)沢」。後來發音改變成為「ヒジリ(hijiri)沢」而書寫成「聖沢」,因此其源頭的山岳就被稱為「聖(ヒジリ)岳」了。然而「聖岳」也無愧其名,山形高大而頂部寬闊,充滿敦厚莊嚴的氣勢。尤其冬季高山戴雪,從名古屋的方向眺望,與其身後的富士山相互輝映,更顯得氣品神聖不凡。


於光岳山腰欣賞「聖岳」

攀登聖岳並不容易,除了南北縱走的路線之外,可從東側的椹島沿著聖沢上行,抵達聖平後往北翻越小聖岳登頂。或由西側長野端的便ヶ島爬上薊畑,再往北登頂。這兩條路線都存在著將近兩千米的落差,因此聖岳在日本百名山中,單攻難度排名第十。赤石岳與聖岳之間,直線距離雖然只有 4.6 公里,但由於被赤石沢侵蝕,主稜線往西轉折成「C」字形。赤石岳之後的稜線,先往西走經過昨日通過的「馬の背」之後,抵達「大沢岳」,昨日住宿的百間洞山の家就在大沢岳的山腰。今日的行程,預計從百間洞山の家出發,不攀登大沢岳,而是走新路繞過其山麓抵達「中盛丸山」前鞍,再往南依序攀登「中盛丸山」、「小兎岳」、「兎岳」。其後往東轉攀登「聖岳」,再接著往南下山。於聖平小屋午餐休息後,繼續攀登「南岳」與「上河内岳」,最後前往茶臼小屋住宿。一般行程走到聖平小屋為止,但由於第五日下山回東京的巴士,中午十二點就要發車,所以今天必須多趕一些路,預留充裕的時間給最後一天使用。

行程紀錄:

今天將是五天之中最累的一日,除了路程漫長之外,還要翻越無數高聳的山頭,因此急需充足的睡眠來培養體力,無奈爆滿的山屋不但悶熱,狹小的床位連翻身都會碰到旁邊的朋友。只有斷斷續續的淺眠,三點鐘就起床準備出發了。

3:50 百間洞山の家

早餐照例是咖啡加麥片,收拾好之後從小屋旁邊出發,由於攀登大沢岳的路況不明,且不想浪費體力多爬一座山,就走腰繞路略過大沢岳。小屋就在溪水右岸,若經小橋過河到左岸,是通往稱為聖岳觀景台的場所。不要過河繼續沿著小溪的右岸往下游走一小段路後,離開溪水往右斜前方腰繞山麓,途中有一處崩塌地必須高繞而過。接著來到一條小支流,有引水的水管和水桶,踏石過溪後繼續繞行山腰,來到一條小支稜,稱為見晴峠。是個樹木稀疏的高台,回頭看見一盞盞的頭燈,正在攀爬著百間平,而另一邊太陽將要升起的天空,已經露出一線曙光。


見晴峠眺望富士山

越過小支稜上的高台後,略微下坡繼續腰繞,一小段上下起伏後,右轉陡上準備爬上主稜線。抵達的鞍部地點稱為百間洞下降點,前方的中盛丸山背光的身影,顯得特別巨大。


於百間洞下降點前進中盛丸山

寬稜上小段下坡之後,來到中盛丸山的山腳下,接下來爬上落差約一百公尺的沙礫陡坡後,抵達中盛丸山的山頂。


中盛丸山

5:00~15 中盛丸山

中盛丸山海拔 2807 公尺,無基石只有山名名牌。山頂是個寬廣的平台,四周展望相當良好。由於位在主稜往西偏折的路線上,剛好可以欣賞南阿群峰,東北邊赤石、荒川、塩見、仙丈排排站好,北邊可見到大沢岳山腰的小屋。另一頭兎岳頭角崢嶸,聖岳敦厚穩重。


赤石岳以北的南阿群山


大沢岳


兎岳


聖岳

原本預計五點半才會登頂,正好可以等待日出。但沒料到腳程超過地圖標示,在無遮蔽的山頭上,被風吹得一直發抖,想說先出發等會在山腰應該有地方可以欣賞日出。


黎明的富士山

從山頂的另一邊往下爬,腳下變成惡劣陡峭的斜坡,緩慢確實地在石壁中下坡,抵達山腳時即將日出,便爬上位於路右的小山,欣賞御来光。


前往小兎岳途中欣賞日出

東方的天空依舊烏雲密佈,太陽才剛露臉又被擋在濃雲後方,四周恢復一片陰暗。爬下小山後繼續陡下,進入一處凹地,往上爬離後越過一個假山頭,進入岳樺叢生的樹林裡。這一帶往東邊的展望相當壯觀,不時可見到富士山陪伴在旁。接著離開森林開始陡上,途中有兩處平台皆是展望好點,繼續攀爬抵達小兎岳山頂。


小兎岳

6:05 小兎岳

海拔 2738 公尺的小兎岳,是個平坦的小山頭,無基石,四周展望毫無阻礙。回望剛才下山的中盛丸山,一瀉而下的稜線氣勢驚人。北方的名山層層疊疊,東方聖岳的裙擺上富士山冒出頭來。此處也是欣賞兎岳的最佳地點,被風雨雕塑的山體,充滿陽剛氣息,難以聯想起兎岳的名稱。其實如果從赤石小屋的方向看過來,側面的山形還蠻像兔子的耳朵。


中盛丸山


赤石岳、馬ノ背


富士山


兎岳

從上山的方向直角右轉後,一段下坡來到鞍部,左邊有通往水源地的叉路,是全程在抵達聖平之前的唯一活水源。接著翻越一個假山頭,再下達兎岳的前鞍,這裡往西邊眺望,可看見中央アルプス。接下來是相當陡峭的斜坡,在沙地爬升約 150 公尺的高度,抵達兎岳的山頂。


前往兎岳途中


遙望中央アルプス


回望小兎岳


兎岳

6:50 兎岳

海拔 2818 公尺的兎岳,是個狹小的山頭,有半邊被這松包圍。三角點不在最高峰的位置,而是放在西側的平台上,從山頂來回基石的所在,大約需要十五分鐘的路程。兎岳的展望也是相當遼闊,尤其是近看剛走過的小兎岳、中盛丸山與大沢岳,造形各異其趣。東邊的聖岳,與赤石岳隔著溪谷相對,一陰一陽十分有趣。


遙望基點的位置


小兎岳、中盛丸山、大沢岳


赤石岳、荒川岳、塩見岳


聖岳


赤石沢

接著往正東方向下山,稍微陡下抵達一處平台,右手邊的方向有一棟混凝土建造的兎岳避難小屋,過去曾遭損害,但目前已整修過,是個無人看守的小屋。


兎岳避難小屋

通過避難小屋的岔路後,繼續大段陡下大石堆,到達低處前頭有座石頭山,從其左邊腰繞,進入岳樺樹林中。稜線的右側是稱為聖岳大崩壊地的斷崖,所以步道大多在稜線左側通行。上下起伏且越走越低,終於走出樹林來到聖岳的山腳下,是稱為聖兎のコル的小平台。


從兎岳下山


赤石沢的溪谷


回頭看兎岳

7:25~35 聖兎のコル

因為接下來是落差四百公尺的爬升,就在這個鞍部休息,吃點東西補充體力。再度出發後,從稜線的北側攀爬相當陡峭的石壁,不時需要手腳併用地攀岩。越走越高離開的森林界限後,爬到大崩壞地的邊緣。


聖岳山腰的大崩塌地

繞過崩壁的上緣後,進入這松林帶中來到一個小平台,是欣賞赤石岳的最佳位置。


赤石岳

繼續陡上,攀岩爬上一個小山頭後,坡度才漸漸緩和下來,慢慢來到充滿人氣的聖岳山。


即將抵達聖岳山頂

8:40~9:00 聖岳

這個海拔 3013 公尺的聖岳主峰「前聖岳」,是個平坦遼闊的岩石山頭,有新、舊兩種山名標柱,還有個方位指示盤。三等三角點則放置在東北邊的奥聖岳,來回需要四十分鐘的路程。


聖岳山頂


聖岳
聖岳山頂的高台,四面以溪谷與周圍群山分隔,而顯得相當孤高聖潔,展望自然也是無比廣闊。往東自然有富士山,北邊順著剛才走過的稜線,從兎岳、大沢岳一直通往赤石岳,南邊從小聖岳連接到上河内岳,而後的山岳則已經沒入雲海之中了。

富士山


赤石岳


上河内岳

盡情地欣賞風景,回味著這三天來走過的路,聖岳不但是日本分佈最南邊的三千公尺級高山,我也在此完登日本所有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,心情自然相當開心,不過山頂風大寒冷,就決定跳過奥聖岳,先下山先到聖平休息。往南邊下坡,面臨的沙礫地形的大段陡下,只能慢慢行走以免滑倒。南阿南部的海洋水汽好重,才十點多雲霧就已經升起,雲海拍打著小聖岳,轉瞬間就將之淹沒了。


沙地大下坡


小聖岳

沙礫陡坡爬到底部,來到小聖岳前方的鋸齒稜線,右側山坳有小溪,是不穩定的水源。從稜線的右側繞上山脊,再順勢下山,其實並不危險。坡度緩和的地點,是小聖岳的狹小山頭。

9:45 小聖岳

小聖岳海拔 2662 公尺,無基石且山名標柱也已經損壞。理論上這裡是欣賞聖岳的最佳展望台,但此時雲霧升起,聖岳已經不得窺其真面目了。


抵達小聖岳


雲霧繚繞的聖岳

接著陡下進入森林中,爬下一小塊石壁後略往右轉走在小溪谷的上緣,下方的溪谷是個遼闊的花海,目前已經一片焦黃。接著越過一個小山頭後,爬到山頭的南側山麓,是一大片花海斜坡,長滿了「黒沢薊」的草花,無怪此處稱為「薊畑」,夏季花期應該十分壯觀。越走越低進入雲霧帶,抵達丁字路口。


薊畑


薊畑分岐

10:20 薊畑分岐

這個路口右轉往西邊的方向,是經由「西沢渡」抵達「便が島」的路徑。往左轉繼續下山,兩側不時有保護植物的柵欄,避免鹿群啃食。一路下坡抵達一個遼闊的平台,許多乾枯的樹幹在傾倒在地,直行是繼續縱走的道路,在此叉路口轉往北邊走上木板路,進入樹林跨越一道小溪後,就抵達聖平小屋了。


聖平附近的白木林


前往聖平小屋

10:35~55 聖平小屋

抵達小屋後上個廁所,再跟受付的小姐買了兩瓶礦泉水,在屋前的長椅上午餐休息。估算了一下時間,進度已經超前了兩個小時,接下來走到茶臼小屋雖然還有四個小時的路程,但應該可以不必趕路了。


聖平小屋

休息過後再度出發,往回走到縱走路的岔路口,再往左轉前進。不久就遇到土溝路的陡上坡,越爬越高來到稜線的左邊下方繼續往東走,接著越過稜線轉往南邊方向下坡。繼續往上攀爬,路過右側長滿蕨類植物的小谷地,漸漸爬升樹林也逐漸稀疏,偶爾濃霧飄散的瞬間,隱約可見南岳的身形。


攀登南岳的土溝路


霧中的南岳

終於爬出森林線的高度後,陡上岩石斜坡,來到一處稱為岩頭的岩峰。接著右轉,從 2561 峰的東側腰繞而過再爬上稜線,抵達稜線的地方,右側是深浚的溪谷峭壁,有繩索攔住以免誤入跌落山谷。往遠離溪谷的方向爬坡,陡上來到一個寬廣的山頭,在這松樹叢中稍微右轉,來到一個小平台,正中是南岳的山名標柱。


抵達南岳

12:20 南岳

海拔 2702 公尺的南岳,無基石,濃霧之中也無展望。不久留繼續前進,接著下坡,來到稜線的東側山腰,下方是非常陡峭的斜坡,落足點只有腳掌的寬度。通過這段險路後爬上窄稜,進入森林中繼續下坡,不久稜線演化為寬谷,往右切上另一條稜線,再進入另一道山谷,朝谷地尖端的鞍部前進。這裡是個風口,狂風從鞍部傾瀉而下,颳起一道道亂流,將水霧捲成一團團的。


南岳南方的稜線


前往上河内岳

出發自此已經走了九個小時,體力已經是強弩之末,兩腳有千斤之重,只能兩三步喘口氣,往谷地的先端緩行,終於爬上風口所在的小鞍部。稱為上河内岳的肩部。休息一下,見雲霧有散去的跡象,上河内岳漸漸露出完整的山形,決定上山頂瞧瞧。在肩部往東走碎石坡,之字陡上後再左轉,總計約十分鐘就可登頂。


抵達上河内岳的肩部


上河内岳


上河内岳山頂

13:15 上河内岳

海拔 2803 公尺的山頂,有個二等三角點基石與方位盤,列名日本二百名山之一。此時濃霧仍未褪盡,只有東側大井川的溪谷,依稀可以鳥瞰其蓄水成湖的景象。下山途中,經山友指點,發現步道旁有三隻雷鳥在散步,每年來日本都看得到雷鳥,運氣真是不錯。


上河内岳的山腰看見雷鳥

回到肩部背上背包,往西南方向循稜緩下,再開始陡降,出發不久雲霧終於吹散,露出茶臼岳往更南部深處延續的稜線。


南阿最南邊的稜線,由茶臼岳為首,中右後方是光岳

行經一個亂石山崗,步道從兩塊大石之間穿越,這大石稱為竹内門。


奇岩竹内門

接著進入樹林中緩下坡,進入一條山谷,步道兩旁的草原,岩石縫隙中的水分,因入夜的嚴寒而凍結,白天又遇熱解凍,如此冷熱反覆裂解成土壤,形成龜殼狀的地形,稱為「亀甲状土」。


龜甲狀土谷地,回望上河内岳

離開山谷後,走在稜線的西側下方,經過一道亂石大崩壁,通過後往斜上方爬上稜線,再緩下坡抵達茶臼岳前方的鞍部。


茶臼岳

14:25~30 横窪沢分岐点

這個鞍部直行往上爬,是越過茶臼岳的縱走路。往左轉是下山經由横窪沢抵達畑薙的路線,稍微休息修理一下裂開的鏡頭遮光罩後,左轉前往茶臼小屋。在乾溪溝狀的土坡下行,再右轉過鐵板橋後,抵達蓋在山腰的茶臼小屋。


茶臼小屋

14:35 茶臼小屋

雖然連續假的小屋,依舊熱鬧滾滾,但畢竟是南阿南部的邊境,比起赤石、聖岳較為冷門,沒有完全客滿。晚餐時,工作人員宣布再兩天小屋就要結束今年的營業,因此所有的食物都無限量供應,飲料也半價,還招待大家生魚片大餐。原本以為要自炊的疑慮一掃而空,你怎能不愛日本的山小屋呢?


晚餐

4 comments:

  1. 恭喜完登。

    想問到日本登山需要懂多少日文?還是可以請版主當嚮導?哈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到日本登山不需要懂日文,我也只會很粗淺的日常打招呼用語而已。我去日本爬山只是私人興趣,一般人如果要去體驗,大多還是去槍ヶ岳、剱岳、白馬岳等代表性的名山。我不是專業嚮導,沒有信心可以帶隊,台灣有一些登山公司有在跑日本行程。

      Delete
    2. 感謝回覆!

      很少看到台灣人那麼有系統地在消日本的山。滿佩服你的執行力,還有異國獨行的勇氣。

      日後若是回亞洲有機會到日本登山的話,再向版主請教。

      Delete